塑料電腦配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塑料可以通過不同的顏料混合出特定的外觀色彩,為了準確的調配出客戶指定的顏色,就可以通過電腦測配色系統來進行調色配色。本文就給大家帶來電腦配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感興趣的用戶不妨來看看吧!
1、塑料調色問題
調色時首先要注意著色劑的色光,每種著色劑除了它的本色外,還有各自的色光,即與確定的標準色相比之下存在的比較次要的色素,即稱為色光。如酞青綠帶黃光,中鉻黃帶紅光等。如果中鉻黃與酞青綠相拼配,必須避免由于中鉻黃的紅光的介入,存在紅、黃、藍三基色相拼,使配得的顏色發暗。因此欲得到鮮艷的顏色,兩種著色劑相拼時,要注意相抵觸色光的干擾。在實際配置純正紅色時,可采用立索爾大紅和耐曬大紅等著色拼配,使他們的黃、藍(紫)等色光相抵消,同時加入白色著色劑以提高其明亮程度。
另外,實驗室得到的顏色配方一般與實際生產中的色彩或多或少有些偏差,這是正常的。導致色彩偏差的原因甚多,一般說來可能是顏色測量的誤差,各批顏料和各批塑料之間的顏色差異,以及顏料混合過程中機械的因素等,因此,往往需要進行調色。如果是目測配色,調色的方法與原來的配色方法是一樣的,必須用連續反復試驗的方法,直到獲得理想的配色水平為止。如果是用儀器配色,問題就簡答得多了,計算機內有顏色校正程序可產生出校正配方,即通過測量標準值和第一次試驗的換算值,再進行第二次試驗。這些值和第一次試驗的換算值,再進行第二次試驗。這些值和第一次試驗中用的顏料及其用量數據,一起輸入計算機。計算機可調整相對質量分數,并輸出供第二次試驗用的校正配方。
在配色時盡量少用拼色,如需拼色也應選用性質十分接近的顏(染)料,顏(染)料種類越好越好,因為使用多種顏(染)料配色時,容易帶入補色,補色成分越多,就越影響顏色的光亮度。
在塑料著色過程中,隨著顏料的介質中分散情況不同有可能發生飽和度和色調的變化,這一變化與顏料粒度有關。而有機顏料比無機顏料更容易引起這種變化。唯一的解決辦法是精確地校正實驗室配色和生產配色的比例。
2、顏料的熱色效應
有些顏料的顏色是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的。如二氧化鈦調色時,在加工溫度下,會使其正常的粉紅色轉變為很深的橙色色調。而這種橙色色調在室溫24小時候,又轉變為粉紅色。這是由于兩種溫度下,不同物態即晶體結構不同致使達到色彩平衡的速度有所差別的緣故。這一現象會使本來生產過程中看似配色很好的制品,發生顏色變化,給產品的顏色帶來的不穩定性,從而增加了設計難度。
許多顏色有這種熱色效應,它們在程度上有很大差別。在配色時應避免使用熱色效應大的顏料,如果必須使用,也應該將顏料變色前后的顏色加以比較,并做出相應的調整。應避免將有熱色效應的紅色顏料與無熱色效應的紅色顏料混合使用。
3、加工條件與方式對顏色的影響
試驗室配出的顏色與產品的顏色總會有一定偏差,有時這些偏差是由于加工條件與加工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我們知道塑料在加工過程中受螺桿的剪切應力的作用,使得顏料在料筒內進一步分散,從而產生更大的著色力。因此料筒內的混合料受到的剪切應力的大小會影響顏料的著色力。
顏料的的顏色有時隨加工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塑料本身的顏色也會如此,特別是一些淺色塑料在溫度和剪切力的作用下會顯黃色,從而影響到被著色的塑料制品顏色。
由于加工條件對塑料所著顏色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同種塑料的同種著色配方,使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得到制品顏色會有差別,這一點應該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