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顏料怎樣調色
豐富的外觀顏色是紡織品的賣點之一,為了保證紡織品呈現特定的顏色,就需要調配出專色紡織品顏料來進行染色。本文就給大家帶來紡織品顏料調色方法,感興趣的用戶不妨來看看吧!
紡織品顏料怎樣調色?
一般而言,通過三種基本顏色按照不同比例的混合,就可以調配出任何想要的顏料顏色。人們肉眼所見的色彩空間都可以由三種基本色組成,被稱為三原色。顏料調配依據就是采用三原色配色原理。
我們常常說的三原色指的是R紅G綠B藍,這套與暗色系統被稱為“RGB色彩空間”,這是一種屬于疊加型的三原色系統,以光源透射時是所使用的色彩就采用三原色加法混色原理。比如電視、投影儀等等。
不過,對于顏料而言,它是一種依靠光源照射后,產生反射從而形成顏色的感知,因此,其調色原理應用三原色減法混色原理,將青色、品紅、黃色視為顏料著色技術的原色顏料。
傳統的顏料調色方法,依靠調色師的經驗判斷出目標顏料調配所需的基礎原料,然后擬定調色配方。在整個調色過程中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邊混合邊對色,直至調配出目標顏色為止。
紡織品顏料電腦配色步驟:
在顏料人工調配的過程中,常常就會遇到配方不夠精準、調配顏色難以把控等問題,為了提升工業化生產過程中顏料調配的效率以及準確性,就可以利用電腦配色軟件。計算機配色法在國外已有約30年的歷史,國內外許多用色部門也開始應用,利用計算機上存儲的顏色數據庫和相關配色軟件,根據三刺激值配色原理對目標顏料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通過計算、修正、調色就可以生成適合目標顏料的顏色配方。顏料電腦配色基本流程如下:
1、標準色樣的測量
標準色樣是配方預測的目標,也是評價配色結果的參照。標準色樣的測量必須在與定標著色基礎數據庫建立時所用的測色系統相同的系統上進行,而且該儀器必須經過精密和準確的波長校正和光度定標,由此獲得標準色樣的光譜反射比數據及其有關的色度參數和K/S值,這些數據為配色預測計算提供了依據和目標。
2、初始染料配方的預測計算
由用戶設定的配方預測色度環境參數和作為配色目標的標準色樣數據,按照軟件采用的配色光學模型和算法,計算出滿足要求的一個或若干個初始染料配方,同時給出相應的評價參數,如色差、同色異譜指數、配方成本等,供用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使用。
3、初始配方的小樣試染
根據具體需要并考慮染料的成本、相容性、勻染性、各種色牢度及同色異譜程度等因素,在計算機給出的若干個初始染料配方中選擇一個合理的配方作為小樣試染的配方,試染小樣的基質材料和染色工藝應與大生產相同,以驗證該配方能否實際達到與標準色樣的真正匹配。由于計算機配色軟件以有條件的光學模型和算法來進行配方計算,而實際情況確實千差萬別的,與理論上適用的假設前提有些出入,從而使所預測的配方難以實現一次性百分之百的準確率。因此在預測新配方時必須進行小樣試染工序。
4、配方修正
如果小樣試染的結果表明配方與標樣的色差沒有達到既設的色差容限,則該配方不符合要求,需要進行配方修正。方法是將小樣試染得到的試驗色樣在同一臺分光測色系統上進行光譜測量,然后運用配色軟件中相應的配方修正功能,在給計算機指明需要修正的配方的試染染料及其濃度后,配色系統就按軟件設定的數學模型和算法進行配方修正計算。并立即輸出修正過得配方,一般而言,初始配方在小樣試染后在經過一次修正就能得到實用的染料配方,但在某些情形下也有不需修正或者需要進行兩次或更多次修正的配方。
5、修正配方的染色
初始配方經過修正后再按新配方進行重新染色,然后再來比較配方色樣與標準色樣的色差是否在用戶認可的容許范圍之內。如果實際色差滿足用戶要求,那么該新配方就是本次配色操作所要求預測的實用染料配方,否則只好重新修正該配方,直到獲得符合要求的染料配方或印配方無效而放棄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