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色配色小知識:計算機配色的方式及系統組成
計算機測色配色技術是指借助高精度的顏色測量儀器進行色樣反射光譜測量,提供原始數據,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顏色評價和配方計算。本文對計算機測色配色技術的三種方式及計算機測色配色系統組成做了簡要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計算機配色的方式:
對于現代計算機測色配色技術,其又可大致分為色號歸檔檢索、反射光譜匹配和三刺激值匹配3種方式。
1.色號歸檔檢索
色號歸檔檢索是指把以往生產的品種,按色度值分類編號,并將染料處方、工藝條件等匯編成數據庫文件后,存入計算機內,需要時,憑借輸入標樣的測色結果或直接輸入代碼而將色差小于某值的所有處方,按成本或同色異譜指數進行比較,選出較為合理的處方。其與配方歸檔檢索法的取色配色相似,具有避免實樣保存時的變退色問題及檢索更全面等優點,但對許多新的色澤往往只能提供近似的配方,遇到這種情況仍需憑經驗調整。不同之處是此法使用色度值進行檢索,準確性高。
2.反射光譜匹配
對染色色樣如皮革,最終決定其顏色的仍是反射光譜,因此使產品反射光譜能匹配標樣反射光譜,就是最完善的配色,即無條件匹配。這種配色只有在染樣與標樣的顏色相同,皮革表面性能亦相同時才能辦到,但這在實際生產中卻不多。
3.三刺激值匹配
在顏色匹配時,與待測色達到匹配時所需要的三原色的數量,稱為三刺激值。三原色可以任意選定,但三原色中任何一種原色不能由其余2種原色相加混合得到。一個物體的顏色可由它的三刺激值來表示,其可以通過顏色刺激函數φ(λ)分別乘以CIE(國際照明委員會)光譜三刺激值,并在整個可見光范圍內,分別對這些乘積進行積分而得。
按三刺激值方式所得的配色結果在反射光譜上與標樣并不相同,但因三刺激值相等,也仍然可以實現等色。由于三刺激值須由一定的光源和觀察者的色覺特點決定,因此所謂的三刺激值相等,實際上是有條件的。反之,如果光源和觀察者2個條件中,有一個與達到等色時的前提條件不符,那么等色即被破壞,從而出現色差,因此這種配色方式被稱為條件等色配色。計算機配色運算時大多以CIE標準光源D65和CIE標準觀察者為基礎,但為了把各處方在光源改變后可能出現的色差預算出來,還同時提供了CIE標準光源A、冷白熒光燈CWF或三基色熒光燈 TL-84等條件下的色差數據,染色者可據此衡量每個處方的條件等色程度。
計算機配色的原理:
實現計算機測色配色需要3個基本條件。
首先,在特定光源下,物體的顏色可以用數字來表示。這一點基本色度學已經解決,任何一個物體的顏色均可用X、Y、Z三刺激值來表示,而 X、Y、Z 的計算方法已經由CIE標準化。
其次,著色物體的光學特性與著色濃度之間存在一定的函數關系,這就是儀器配色的核心問題,也是配色的光學原理。
最后是要有一個檢驗預測配方好壞的計算方法,這一條件也已解決,可以用計算標樣與配方之間的色差,來判斷配方是否可取或還需進一步修正,目前大多數軟件采用的色差公式有CIELAB色差公式等。
計算機配色系統組成:
計算機測色配色系統主要含有光譜光度儀、計算機、打印機、操作系統及測色配色軟件等。測色配色系統使用的光譜光度儀是測量物體光反射率的精密光學儀器,并非指那些通用的主要用來測量液體或透明體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分光光度計。其主要用來測量固體樣品表面層,在400700nm(或360-750nm)的可見光波長范圍內的光譜吸收和散射的綜合效果,并給出相應的各個波長下的光反射率,即光譜反射因數R(λ)。R(λ)是計算機樣品顏色色度參數三刺激值X、Y、Z及進行色差評價等高等色度學計算必不可少的原始數據。
光譜光度儀只能提供最原始的數據,所有的顏色評價和配方計算需要由軟件來完成,甚至光譜光度儀也要由軟件來驅動和操作。因此,不同的行業便出現了不同的測色配色軟件。目前,紡織印染、涂料、油墨等行業的相應軟件已趨于成熟,而且國內已出現了中文軟件,而皮革行業的軟件在國外的價格大大超過光譜光度儀的價格。因此,目前國內皮革企業使用測色配色系統時,大多采用紡織印染或涂料測色配色軟件,基本能達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