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軟件助力印染廠高效配色
配色工作是印染廠加工過程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配色結果準確與否將直接影響產品的外觀品質,為了提高配色效率以及準確性,越來越多的印染廠開始應用電腦配色軟件。
印染廠傳統配色方法:
在印染加工中,為了獲得一定的色澤,往往需將不同顏色的染料拼混起來,得到一種顏色或改變原來顏色的色光,這就是配色。所以,配色實質上就是指不同顏色染料的混合,印染行業俗稱拼色。這就需要進行染料的混合和配方的預測,需要正確的選擇染料或顏料,并給出所需要的染料或顏料的濃度比例,以獲得要求的顏色匹配。
印染廠的配色工作,長期相傳的傳統的方法,都是沿用的手工打樣,目測比色的方法。這就是在染色或印花功生產前必須根據來樣、色卡或市場流行色,參照平時積累的配色資料,結合實際經驗,預測出恰當的小樣配方,并根據配方進行打樣試驗,記下各染料的用量,逐次加入尚缺少的成分,直到配得與來樣(標樣)從視覺上看來等色,或與來樣足夠接近時,記錄下各染料的用量及各染料對織物質量的百分比(owf),就是配方。然后分析染色小樣與打樣的相互間的有關因素,校正配方進行打樣染色。若發現與來樣仍有色差,需再進行調整,直到獲得與來樣在允許誤差范圍之內。以上配色方法很直接,但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際配色經驗,否則由于染料的品種繁多,既不經濟效率又低。特別是配色工作者的經驗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積累和提高,且存在人員素質的差別,直接影響了配方質量的重現性與可靠性。
配色軟件在印染廠的應用:
為了提高配色效率,避免人眼視覺上的誤差以及得到良好的重現性,在測色學和計算機及外圍設備發展的基礎上,特別是大容量、高速度的數字計算機及輸入、輸出設備的不斷開發和升級,為配色預測的計算機控制及其快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手段。
計算機配色,即根據顏色的定量測量數據計算配色所需的染色配方,從色度學系統的角度來講配色就是把染料配合起來,使染色無的三刺激值相等,達到色相一致。計算機測配色的理論基礎是對顏色的量化,即根據顏色的定量測量數據利用計算機計算出所需的染色配方。從色度學系統的角度而言,顏色可用三刺激值X(紅色),Y(綠色)、Z(藍色)來表示,物體色三刺激值為匹配物體反射色光所需要紅、綠、藍三原色的數量,也是物體色的色度值。
現代計算機配色通常由分光測色儀和配有專用程序的電腦組成,利用分光測色儀測量顏色樣品、著色基質和染料等色彩的原始數據后,再經過計算機進行運算處理最后給出配色方案,當復現色和目標色之間由于原料性質和工藝參數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的顏色差異時,同樣由電腦配色系統對所用配方進行修正,將色差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
計算機自動配色的研究及其在工業控制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工業顏色控制的質量,同時又強有力地推動了顏色科學的豐富和完善。
以上就是小編搜集整理的“配色軟件助力印染廠高效配色”全文內容,想了解更多配色知識的用戶,可以關注我們的后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