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計算機配色技術的應用
為了管控印染品的顏色品質,就可以應用計算機測配色系統。本文就給大家帶來印染計算機配色的原理以及實施步驟,感興趣的小伙伴不妨來看看吧!
印染計算機配色原理:
印染計算機配色系統實現兩種特殊功能的光學模型:首先是將單個染料的濃度與染料在使用中的一些可測特性聯系起來,其次是描述染料在混合物中的表現規律。以Kubelka-Munk理論作為光學模型的是,用吸收系數(K)、散射系數(S)兩個參數將色樣的反射比值與染料濃度相聯系,并假設在染料混合物中,以K和S的加和性來表征各染料在混合時的光學特性。
印染計算機配色步驟:
自動配色首先是通過輸入標準色樣和建立定標著色基礎數據庫,然后由計算機CAD軟件計算或預測染料配方。配方計算的過程是:先由選定的染料組合和配色技術條件預測初始配方,根據配方與標準色樣的色差DE確定是否需要修正配方;假如色差DE沒有達到閾值,則須進行配方的修正;當色差DE小于閾值時,計算配方的同色異譜指數(M),以此評價其光譜異構程度,同時輸出配方;當符合設定條件的配方數超過預設值時,應用某種算法進行配方選擇,并按成本或可行性對配方進行排序以供選用。
建立定標著色基礎數據庫可為自動配色計算配方時提供所需的染料數據,而對定標著色染料的選擇是從其價格、力份、色牢度、相容性以及色域范圍等方面作出綜合考慮?;A色樣的制作是根據染料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其濃度梯級,通常采用6-16個濃度梯級?;A色樣還包括白坯織物的染色,以及在同樣染色條件下不加染料而只用助劑所制成的織物。整個配色過程主要有:標準色樣的測量、初始配方的計算、初始配方的小樣試染、配方修正以及修正配方的染色等等。配色CAD系統具有基礎數據庫的建立與管理、自動配方預測與排序、預報其色差和同色異譜指數、理論配方校正、配方修正或修色、混紡織物或混料配色以及價格等基本功能。實際應用中,自動配色可能還存在許多影響配色精度的因素。如基礎色樣和標準色樣光譜測試時的儀器量化誤差;織物的紗支數、密度及纖維構造;染色工藝和設備;染料的差異及拼色的相互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