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電腦測色配色中測色與配色的注意事項
隨著紡織工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人工配色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紡織生產的需求,因此,人們將電腦測色配色技術引入到紡織行業,以提升配色的準確性,滿足紡織現代化生產的需求。本文對紡織電腦測色配色中測色與配色的注意事項做了介紹。
紡織電腦測色配色中測色的注意事項:
在印染生產中,顏色的測定主要包括色差、白度、色深度及熒光度等的測定。對色差和染色牢度的評價,以往多采用目測的方式,這就要求除了必須有適宜的環境、符臺要求的光源外,還要求評級人員視力正常,且經過嚴格訓練,具有豐富的辨色經驗。測色系統解決了這一問題,用儀器代替人的眼睛來評價顏色之間的差異,用儀器測定試驗前后樣品的色差,從而代替人的眼睛來判斷染色樣品。電腦測色系統操作簡便,測色操作自始自終都自動進行,操作人員只要制好樣品。輸人指令即可,測色系統測色的精密度、準確度和快速性。都是人力所不及的。
使用電腦測色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測試試樣的選擇和制備
精密的儀器辨認試樣的靈敏度高,對試樣制備的要求更為嚴格。所取試樣必須對整個產品具有代表性,而確保這一點是無章可循的。電腦測色要求被測樣品接近“理想試樣”,即試樣尺寸足夠大,表而光滑、平整、各向均勻、不帶熒光、不透光等,然而實際生產中很少有完全符合如此特性的試樣,待測的試樣往往由于組織規格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外貌。因此,測色試樣的表面性質以及在儀器上的安排均需要加以考慮,諸如試樣折疊層數、方向、背景以及試樣表面所受的壓力等。
2.色差公式的選擇
雖然儀器測量色差具有重演性,但當色差公式與目光評定不密切時,就出現了色差值未必相當于目測的差異,這種不一致性,完全歸咎于色差公式的缺陷,與儀器本身無關。
3.電腦測色時,連續分光掃描由于被定點取數所限制,導致了對整個波長范圍反射值掌握的困難,只能依靠繪圖儀來加以彌補。
紡織電腦測色配色中配色的注意事項:
電腦配色和人工配色的過程相仿,配色前先測單色染樣的反射率數值,建立染料的基礎數據庫,由電腦對基礎數據進行數學處理,做成相應的配色文件。配色時,按預測配方染小樣,對于不合要求的配方進行修正,直至符合要求為止。使用電腦配色,可為實驗室人員及時提供數據,作為染色正確配方的基礎。一般所需色澤,可在2~4次試驗中產生,電腦配色能保證所選染料具有要求的色澤和最佳的染色性能,當某種染料偶然缺貨時,容易找到替代的染料。
電腦配色的處方取得后,在中試或放大祥生產時,由于人工稱料的錯誤、試驗室與生產車間染色條件的差異等因素,實驗室試染完全合格的處方,在生產車間可能變為不合格,此時可調用電腦中的程序對處方進行修正,使配方的計算在一定范圍內能適應實際的生產程序,提高配方預測的準確性,使實驗室能直接預測生產配方,減少試染次數和生產中的修正程序。這樣有利于提高叢實驗室到大批量生產時顏色的重演性和穩定性,可以有效控制紡織品的顏色,使之符合要求。
電腦配色能預告處方在不同光源下的色差,這是人工配色望塵莫及的;它可以開發新的色彩;可用于混紡織物的配色及印花的分色描稿;還可用于熒光織物的配色等。電腦配色的速度快、配方質量高,用科學的方法選擇配方,既經濟又準確,是人工所不及的,但是要想配色系統充分發揮其效益,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生產過程中,嚴格控制染色工藝,力求實驗室配色重現于大生產中;
2.染料的色光、力份必須穩定,否則電腦無法給出準確配方;
3.輸入儀器的數據必須標準。應保證下述各點:染色產品應有重演性;所有數據至少每隔半年重復1次;混和數據必須用完全混和染浴求得;應剔除不落在平滑曲線上的數據;所有染料用標準加以核對;基布和前處理都應理想化。